首页 ->
 
用足南水是破解地面沉降难题的首选

  近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研究成果显示:自1992年以来,京津冀平原地区地表沉降总体上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截至2014年6月,该地区发生严重沉降(年均沉降超过50毫米)的面积达到4569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总面积的近30%。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介绍说,北京的地面沉降从2003年开始不断加剧,最大沉降速率达到每年152毫米,严重沉降区面积达433平方公里。天津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目前仍有1118平方公里范围属于严重沉降区。

相比北京和天津,河北则形成了纵贯省区南北的大沉降带,从北端的廊坊市向西南延伸至高碑店、保定东南一直到南段的邯郸东部,最大沉降速率多达213毫米/年,全省严重沉降区面积达3018平方公里。

地下水超采严重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据张继贤介绍,由于地表水资源极其匮乏,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资源长期过度开采,成为世界最大的沉降漏斗区。以北京为例,北京大约50%的平原区处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据了解,自1999年起,北京地下水位平均下降近1米。

京津冀平原地区沉降加剧的现状触目惊心,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释放的警示信号。多年来,水危机一直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的生活。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北京市接收南水5.5亿立方米,出现了地下水位上升的迹象,这是一个好的兆头。但地下水超采依旧严重,地面沉降状况令人担忧。

如今,南来之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沿线城市的用水之困,但南水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沿线一些地区和城市或尚未通水,或不能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来水,南水北调工程效益难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除了水危机意识不强外,个别地方政府目光短浅,倾向于立竿见影的政绩化工程,而对南水北调工程等基础性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对影响长远的生态保护工作抓得不紧,也是重要原因。

水是财富,水是生命线,水资源的养护是一个系统体系,需要通过多方的长期协同努力。当前,首先要充分利用南来之水,多用、用好南水北调来水。此外,还要完善管水护水的机制体制,让本地水、地下水、地表水、外调水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多措并举地爱水、护水,以用水方式推动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变“危”为“机”。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 2015年9月23日 作者 宋滢 孙喜保)



  相关新闻:


[ ]
[ 关闭 ]